第二单元 总结
相较于上学期所学的60~80年代的现代诗,这个学期学的是现代诗的起源时期(五四)作品以及两篇外国名诗。
现代诗,是五四文学中最早出现的白话文类,成熟期也最早。但是与现在的现代诗相比,明显可见当时尚在探索:诗可以如何写。所以他们多方面借镜西方诗歌。当时中国许多欧美留学生也就带回了许多西方文学思潮与风气。
徐志摩是五四现代诗坛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不只是带回了浪漫主义诗歌,更是将现代诗带到了一个成熟的高峰。《再别康桥》是五四诗歌里,表现最成熟的一首诗,形式上,无论排列、声音、色彩,乃至内容情感上的表达的美感,都是一个楷模。戴望舒在国内时已经接受了法国象征主义的熏陶,写了精彩的象征主义诗。《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全诗只是在传达一种恍然若失情绪,一种理想的贴近然后走远,孤寂、太息、彷徨、惆怅与寂寥雨巷交错出的朦胧感,配合诗中复沓的音响效果,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诗人,他与好友格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掀起了十九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风潮。《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写诗人生命低潮时遭遇的美(景),成为他日后的救赎,亲切而动人,却又是一种浪漫的“悟”,殊为可贵。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诗人,《未选择的路》是他的绝对代表作,虽然是他一贯从生活平凡中见深刻哲理的诗风作品,但是对于选择与未选择的路,却让人感同身受,而以林中岔路以象征人生歧路,除了具象化选择的痛苦,也营造了诗歌美丽的“故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