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Calendar

Calendar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Su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Events Key

Skip ActivitiesSkip Search Forums

Search Forums

Skip AdministrationSkip Course categories

Topic outline

 
 
1
梁实秋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Show only topic 1
2
何乃健 《让生命舒展如树》
Show only topic 2
3
归有光 《先妣史略》
Show only topic 3
4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Show only topic 4
5

第一单元 总结

记叙文,写人叙事,是作文的根本,也是文学的根本。其本源为“形容人,说故事”。
写人,可以从外貌、动作、言行描写,不求写尽,但求神似。梁实秋写的梁启超,不仅没写他眼睛鼻子嘴巴大小、发色如何、眉毛如何,长袍也没写颜色,可是梁启超的形象却历历在目。
求神似的描写手法,可取材于绘画中的白描法:只简略勾勒外形,抓住主要的性格特征加以描绘,不渲染也不过分注重细节。
写人,不应局限或停止于描写,更应该通过叙事(说故事)来表现人的性情,才能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像皮影戏一样让平面的人物活起来。这在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中,有更清楚的体现。
何乃健与归有光写至亲,所以不专写个别事件,而是通过其一生的事迹来特写其人格。又是另一种以叙事写人物的手法。

说故事、听故事,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写作不应停留在叙述(描写)上,而应该用叙事补充或表现叙述,甚至让叙事替代叙述,把答案交给读者。
Show only topic 5
6 Show only topic 6
7
郑愁予 〈错误〉
Show only topic 7
8
舒婷 <致橡树>
Show only topic 8
9
温任平 〈流放是一种伤〉
Show only topic 9
11

第二单元 总结

诗,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是中国最传统也成就最高的文体。但现代诗是参照西洋诗歌后的产品,与中国诗歌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不再严守格律,从每句固定字数的豆腐干形式变成长短句。不过,现代诗并没有背弃中国的诗歌精神,依然以抒情为主,而且强调神韵。白话文字使中国现代诗有所限制,但也有所突破。
课本所选的五首诗,年代、地域都有所不同。台湾的现代诗发展,大约是其中最好的。余光中的《乡愁》形式上像民歌,回环往复的结构,加上内容上越来越深入,让人产生乡愁情绪越转越深,诗境却越开越大的感觉。郑愁予的作品完全体现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无论是闺怨的题材、意象的使用、环境的营造以及诗歌的节奏,都展现了古典与现代的无缝融合。舒婷的成名作《致橡树》,善用比喻,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憧憬,铿锵有力。温任平的《流放是一种伤》,写的是另一种乡愁--对于(想象)原乡的乡愁。所以处处显现被流放的心情,既被原乡流放(不在),也被故乡流放(不属于),是自我意识流放的作品,而且可见诗人对中国对中华文化的痴情。海子是中国极特殊的诗人,是一个典型的死后成名的艺术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最有名的作品,却也是他的其中一首遗作,在所有的欢欣喜乐的文字背后,是一种生命极其深切的悲哀,堪直玩味。
Show only topic 11
14

第三单元 总结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开始一直到如今的现代诗,虽然有所变革,但从未断绝。中国的诗歌,主要可分成三个阶段,在民国初年,随着西化,诗作为最早崛起的现代文学类别,参考了西方诗歌的概念,发展成“现代诗”或“白话诗”。相对于此的“古代诗”或“文言诗”,又在唐代开始分殊了“古体诗”与“近体诗”。

南北朝与隋研究声律,终于在唐诗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有了“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讲究格律。古体诗有不少诗句已经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差别在于,格律是近体诗的标准形式或格式,而不是偶然得之即可。

近体诗格律要求:
*平仄:平=阴平与阳平,仄=去声,上声,入声。*
1. 押韵。诗歌的双数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普遍上押平声韵。第一句(及律诗的第五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必须按照韵书(如《广韵》),不可换韵。 2. 对仗。基本上即是修辞中的“对偶修辞法": 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近,意义相关或相反。但是对仗有格律要求,两句必须平仄相对,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 黏对。由于近体诗对仗,所以每两句为一联。每联必须对仗(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及结构相近、意义相关或相反),称作“对”。联与联间,即第二、三句(律诗还有第六、七句)则需要平仄相近,称作黏(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4. 在格律要求上,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差别在于,近体诗不得犯孤平或三字尾。“犯孤平”指的是一个平声字的前后都是仄声字。三字尾指的是一句诗最后三个字同是平声或同是仄声。
5. 五言与七言近体诗的格律,是于五言句最前面的两个字前,加入两个平仄相反的词语。例如: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近体诗其他常识:
1. 上下两句不重复词语。
2. 律诗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末联”。
Show only topic 14
15
托尔斯泰 〈穷苦人〉
Show only topic 15
16

Show only topic 16
17
方路《偷葬礼的男孩》
Show only topic 17
18
星新一 <喂--出來>
Show only topic 18
19

第四单元 总结

微型小说,又名极短篇、超短篇、掌上小说等,都注明其篇幅之短小。如此短小的篇幅,内容所能承载的,往往是最精彩的一瞬间、一片段、或一个场景。

微型小说在上世纪的五〇年代兴起,在进入快速的生活步调的八〇年代开始受青睐而走红,最后走进课堂。因为以不多于两千字的篇幅叙说一个故事,是让生活节奏极快,只有短时间可阅读的下代人们可以轻松方便地看完它。

微型小说的目标:微(篇幅短小)、新(立意新颖)、密(结构紧密)、奇(出乎意料的结局,叫人回味)。

课文所选的三篇微型小说。托尔斯泰的《穷苦人》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书写的主角是低下阶级的渔民。但是卑微的渔民,却展现出为人叹赏的高尚品德。日本科幻之父星新一的作品《喂——出来》,用异时空的想象象征了环保的重要性,一切随手弃之于大自然中的“废物”,最终必将反扑。马华作家方路,擅长写散文而非小说,他的小说《偷葬礼的男孩》除了结构的巧妙值得一说外,基本上是一个反面教材,不只意涵上不比前两篇作品新颖深刻,表现也经不起微新密奇的检验。

读小说,第一步要做的,是剔除道德判断,不以道德是非论断故事情节及人物。接着试着简述小说的故事。再进一步从喜欢或厌恶的人物中,看自己如何看待这些角色而发现“自我”的投射。第四步要抓出每一个场景的描写与转换,才能不脱离环境地去思考人物或情节。最后就从人物与故事中演绎思考小说的在说什么,其中心思想为何。
Show only topic 19
20
司马迁 〈屈原列传〉
Show only topic 20
21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Show only topic 21
22
洪永宏〈倾家兴学——陈嘉庚〉
Show only topic 22
23

第五单元 总结

传记,或单称“传”,一种常见的文类,以纪录传主生平事迹为主。将
口述、书面、调查资料等资料选择、编排、描述与说明而成。由于传记与历史息息相关,许多传记也被看作史料。

“传”或“传记”本为诠释经典的作品。例如四书五经,先有人注释,再有人诠释,前者称“注”,后者称“传”。后来泛指记载的文字,再引申为纪录人物生平的纪诉。

传记主要分成两类:自传与他传。自传,为传主自己书写的传记。他传,则是他人记述的传记。他传又有更细类目:
1. 内传:记载传主的遗闻逸事为主的传记小说。
2. 外传: 记录正史所不记载的人物,或正史外的遗闻逸事。
3. 列传: 《史记》首创。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传记,但传主为一般人臣或平民百姓。
4. 正传: 鲁迅所创(《阿Q正传》)。为塑造典型人物作传的小说。
5. 家传: 叙述家人事迹以示子孙哦哦传记。
6. 小传: 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7. 评传: 记叙传主生平事迹外,也发挥评论的传记。

课文可见中国史上最重要的传记著述:《史记》。其中《屈原贾生列传》更是最早也最完整的屈原传记。史记为中国传记定下了体例,可以在《五柳先生传》中看见,起首记述人物姓、名、字,末尾有记述者评论(“赞曰”)。现代传记则更为自由,没有特定体例,但是就要花心思开篇以吸引读者并且将重要特质表现,《倾家兴学——陈家庚》中就有良好示范。

Show only topic 23
24
朱自清 <荷塘月色>
Show only topic 24
25 Show only topic 25
26 Show only topic 26
27

第一单元 总结


自小学以来,写景的文章,多重于描写。或者用更简略的方式来说,就是写景就是描写文。但是,在这三篇课文里,景色的描写似乎不在文章的第一位。
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比喻手法、修辞的运用、结构的圆熟,固然都是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但是,文章却是以抒情为主,为着“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游园,在游走荷塘的过程中,经历了心情的短暂纾解,到最后终究无法逃脱现实。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景物的部分主要都交给“前人之述备矣”交代过去。第三、四段,写晴时雨时的岳阳楼景观,实则却是借景表达“迁客骚人”之请,既是对滕子京的同情同理,也是表达天下失意人的落寞。第五段气势磅礴的政治抱负,更是让岳阳楼由景变为激励象征。景实为情。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写的,却是近乎道家的小国寡民,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是以景色之美,不如与民同游共醉之美,“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写景散文,描写功力之好,固然重要。但是能寄情于景,由景生意,更是让写景散文不致浅薄。

Show only topic 27
28
徐志摩 《再别康桥》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Show only topic 28
31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Show only topic 31
32

第二单元 总结


相较于上学期所学的60~80年代的现代诗,这个学期学的是现代诗的起源时期(五四)作品以及两篇外国名诗。

现代诗,是五四文学中最早出现的白话文类,成熟期也最早。但是与现在的现代诗相比,明显可见当时尚在探索:诗可以如何写。所以他们多方面借镜西方诗歌。当时中国许多欧美留学生也就带回了许多西方文学思潮与风气。

徐志摩是五四现代诗坛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不只是带回了浪漫主义诗歌,更是将现代诗带到了一个成熟的高峰。《再别康桥》是五四诗歌里,表现最成熟的一首诗,形式上,无论排列、声音、色彩,乃至内容情感上的表达的美感,都是一个楷模。戴望舒在国内时已经接受了法国象征主义的熏陶,写了精彩的象征主义诗。《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全诗只是在传达一种恍然若失情绪,一种理想的贴近然后走远,孤寂、太息、彷徨、惆怅与寂寥雨巷交错出的朦胧感,配合诗中复沓的音响效果,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诗人,他与好友格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掀起了十九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风潮。《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写诗人生命低潮时遭遇的美(景),成为他日后的救赎,亲切而动人,却又是一种浪漫的“悟”,殊为可贵。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诗人,《未选择的路》是他的绝对代表作,虽然是他一贯从生活平凡中见深刻哲理的诗风作品,但是对于选择与未选择的路,却让人感同身受,而以林中岔路以象征人生歧路,除了具象化选择的痛苦,也营造了诗歌美丽的“故事感”。

Show only topic 32
This topic 34

古汉语知识

喜爱玩网路游戏的各位同学,请进去体验一下“文言世界”。
虽然这是繁体网站(因为是香港的),但值得一玩。
Show only topic 34
36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
Show only topic 36
37
汉代乐府《东门行》
Show only topic 37
38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Show only topic 38
39

第三单元 总结


乐府:“乐府”原来是汉代设置的音乐政府机关,采录民间歌谣,配乐歌唱,保存民歌。而乐府所采收的民歌,亦称“乐府”。后来诗人仿效乐府创作的诗歌,也称作“乐府”。乐府民歌是两汉诗坛的最高成就,继《诗经》《楚辞》后的一高峰。乐府诗源于民歌,文辞简明但情感朴质,音韵自然。唐代格律诗的盛行外,有白居易推行“新乐府运动”,复兴乐府诗。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出现许多的中下层的文人诗歌,却因为战乱而佚失,只有在梁朝萧统太子主编的《文选》中收录了十九首,称《古诗十九首》。作品保存乐府民歌的清新自然,却擅长以简洁生动语言表达深挚感情,多写离愁别绪,彷徨失意,平淡隽永,为汉代五言抒情诗艺术的最高峰。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焦仲卿妻》。中国现存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原是建安时期的民歌,后来经文人加工,收入《玉台新咏》。写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遭焦妈妈和刘的哥哥强行拆散,最后各寻短见,不败盟誓共赴黄泉。以诗歌书写完整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对白有个性,抒情浓烈。与南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再加上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Show only topic 39
40
鲁迅《祝福》